2008年12月2日 星期二

釋迦牟尼佛傳 (一)


根據佛經的傳說,過去久遠世時,有一位賢者叫善慧,曾發大誓願,願自身捨棄世間一切的名利、地位,去找尋能夠貢獻社會、利益人民的方法,建立真善美的大同世界。於是賢者善慧歷多生修習種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種種自利利他的菩薩德行圓滿,轉生至兜率天上。這時眾多諸天就勸請道︰“菩薩啊!你是求一切智為救度全世界的們,現在你已修行圓滿種種德行,正是求大智慧的時機了,正是要到人間成佛的時候了。”於是菩薩就觀察自己應降生的國土、家世、父母,作適當的安排,知道自己應當降生在閻浮提洲、迦毘羅衛國,釋迦族人,父親為淨飯王,母親為大摩耶皇后。

相傳這時迦毘羅衛城正在舉行秋祭盛典,全城的人民都浸潤在一片歡騰喜慶之中。祭典一連舉行了六天,到了最後的第七天,正是月圓之日。這一天,大摩耶皇后一早就起身,以香水澡浴,並預備了花環、香料和各種供物,準備作大布施及守八齊戒。入夜後,侍女在宮廷中燃起了油燈,點上了熏香。經過了多天的慶典,疲累的皇后回到莊嚴華麗的寢殿,靠在榻上休息一會。矇矓之間,皇后造起夢來,夢見四大天王連皇后臥榻抬到雪山一片仙境之中的一棵大沙羅樹下,然後退立,天王們的妃子就擁護皇后,勸請皇后到阿耨達池澡浴,除去人間的垢穢,替她著上天衣,飾以天華, 並在附近雪山的黃金宮殿為皇后鋪好了天人的臥榻,請皇后臥於床上。這時菩薩化身為美麗的白象,銀色的鼻子捲著白色的蓮花,輕輕吼叫了一聲,進入了黃金宮殿,右繞皇后臥榻三遍,就從王后的右脅進入王后的身體,住在胎內了。菩薩入母胎後,皇后內心安樂,身不疲乏,這時世界充滿了無限的光明,現出種種的吉祥瑞兆。

大摩耶皇后懷胎至滿十月,按照當時的習俗,準備回娘家天臂城分娩,淨飯王立即吩咐侍從將從迦毘羅衛城至天臂城的道路鋪平,沿途以鮮花及五彩旗幟裝飾,並派了大批隨從護送皇后回娘家。

在這兩座城的中途,有一座美麗的園林,名叫藍毗尼園,皇后經過時見到園中鮮花盛開,香氣撲鼻,蜜蜂和彩鳥在林中歌唱,和風吹過,悅人耳目。於是皇后吩咐轎夫停步,下轎走到園中一棵娑羅樹下休息一會,這時娑羅樹正開滿了艷麗芳香的花朵,皇后在樹下休息的時候伸手去攀捉一支下垂的枝條,當她的手觸到樹枝的時候忽然有一種感覺,知道臨盆的時候到了。侍從們立即用布幔圍起了一個帳幕,皇后就在藍毗尼園中,右手攀捉娑羅樹枝,立著從右脅生下了她的孩子。
相傳太子出生之時,大地震動,放大光明,地上自然涌出二股清泉,一冷一暖,令皇后可以隨意取用洗滌,虛空中有九龍噴出香水,匯成一泠一暖二股,洗浴剛誕生的太子,而太子洗浴淨後,不須人扶即行四方各各七步,步步舉足之下出大蓮花,承托尊貴的太子,使他雙足不落地面。環顧四方,舉右手而說言︰天上天下,唯我為尊。

在這個時候,雪山邊有一個修行聖人,叫阿私陀仙,當太子在藍毗尼園出世的時候,阿私陀仙看見天空出現了許多吉祥的徵兆,他知道淨飯王的宮中有了一個王子,就急急地到王宮中去,在特設的座上坐下,向淨飯王道︰“大王,聽說你有了王子,我想看看他。”國王就叫人把太子抱來給聖人看。對於相術和神都深有研究的阿私陀仙仔細地端詳了太子的相貌,看見太子具足轉輪聖王所有的祥瑞特徵︰三十二相和八十種隨好。就從座走下來向太子合掌禮拜,很慎重地對國王說︰“如果太子住在家中,就會成為一個統理世界的賢王,如果他離開家庭,走出世之道,就會成為一位覺行圓滿的佛陀。”然後就因為自已年紀老了,不能親眼看見太子成佛,不能聽聞佛法而悲傷哭泣起來。淨飯王就想到,要請宮中最有學問的婆羅門相師來占觀解釋,並為太子行命名典禮。 八位相師占觀相好後就對國王說︰“如果太子將來看見四種景象,他就會離世出家,這四種景象就是老人、病人、死人、出家人。如果他看不見這四種景象就不會出家,將來會成為統理天下的偉大君王。”並為太子命名叫“悉達多”,意思是太子生下來就具足了所有瑞相,一切成就。

淨飯王心中就想︰我的兒子決不能出家去修苦行。於是吩咐禁衛嚴守宮門,不許太子看見四種景象或任何苦痛愁憂,只許太子看見快樂和幸福的事。悉達多太子誕生七日後,大摩耶皇后就逝世了。淨飯王將太子交付王后的妹妹,摩訶波闍波提王妃撫養,王妃養育太子視如己出,如母無異,呵護太子無微不至;為了讓太子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時時帶領太子到占地廣的皇家花園遊玩,又命工匠製造了適合兒童的玩具供給太子玩耍。天人們亦為維護這位將來要成為聖者的太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來讚歎,歡欣鼓舞,有的執持傘蓋,有的洒下了天上才有的金花,有的獻上了天上才有的熏香,種種天香瀰漫整個園林,天人們並為太子獻上天衣,以示將來成佛之吉兆
悉達多太子到了八歲的時候,淨飯王知道,必須讓太子學習一切將來治理國家的種種知識和技藝了。於是召集了宮中最好的老師,首先教授太子文治方面的知識,世間種種工巧、學問、理論,文字、文法、算數、制作文章、辯論方法,等等。又召集了釋迦族中眾多大臣的兒子共五百童子,和太子一齊入學堂學習,以便將來可以輔助太子治理國政。太子聰明智慧,於四年內就學成了文治方面所有的知識。

跟著下來四年的時間裏,宮中最好的將軍和武士就來教授太子種種軍事武術方面怎樣用兵和各種戰術的知識了。太子與釋種王族的同輩少年,學習駕御和指揮四兵,分別是象兵、馬兵、車兵和步兵;又學習使用各種兵器,如刀、劍、矛、戟,進攻防守。在所有釋迦族的少年之中,太子的武藝最出色。有一次,在學習徒手搏擊角力的時候,太子的王族堂兄弟中,有年少氣盛不肯服輸的難陀和提婆達多,都想挫敗太子,但始終不能戰勝太子。又有一次,在比試射箭項目的時候,堂弟阿難陀可以一箭射過二個鐵鼓,提婆達多更射過四個鐵鼓,輪到太子的時候,他笑著說︰“請給我「千人弓」使用吧。「千人弓」一向珍藏在王宮裏,需要一千個人才能把弓弦扣上,相傳誰能獨自扣弦射箭,就不僅可以成為釋迦族的君王,而且也可以統治全世界,但是從來都未曾有人有那麼大的力量能夠把弦扣上去。 淨飯王就派人把千人弓取來,只見太子手中拿著弓,用足趾踏著弓弦,迅速有力地就把弓弦扣上去了,然後就用這把弓來射箭,一時間就把前面所有的鐵鼓全部射過,箭入於地,因而成井,以後眾人就稱為箭井。

有一次,城中闖來了一隻發狂的大象,到處搗亂,太子和同伴們見到了,提婆達多和阿難都試著看可不可以馴服這隻大象,但都不能成功。於是太子就使出他的臂力,用手執著大象,擲出城門,迅速地跑出城門外以手接持,不令墮地損傷,化解了一場禍害。

悉達多太子到了十六歲的時候,淨飯王就想,太子已經到了適婚的年齡了,於是就和他的大臣們商議太子的婚事。有人提議說,釋迦族的善覺王的女兒耶輸陀羅美麗純潔如湖中白蓮,品性溫柔賢淑,善覺王將要舉行競技大會,讓有意求婚的貴族青年來比賽武術,耶輸陀羅可以在競技大賽中選擇丈夫,悉達多太子文武雙全,參加競技一定可以贏取美人的芳心。

到了競技大賽的這一天,善覺王宮前的廣場上各色旗幟迎風招展,週圍蓋起了寬大的涼棚給參觀的人們休息觀看,耶輸陀羅坐在一座特別建造的涼亭中,周圍以絲幔,花環圍遶,讓她可以看見外面的人而外面則不能看到她。競技大賽開始了,悉達多太子騎著他心愛的白馬「犍陟」在眾多的參賽者中,特別出色,引人注目,結果,無論是馬上比武,劍擊、騎射、長矛、角力,所有競技項目之中,悉達多太子都一一擊敗了對手,贏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喝釆。當晚霞染紅了天邊的時候,廣場上的歡呼聲逐漸沉靜下來,所有來求婚的貴族青年都騎在馬上,排列在廣場中間,大家都屏息注視著涼亭,只見慢慢地拉開了絲幔,耶輸陀羅就好象下凡的仙女般,手中拿著花環,端莊地走到廣場中間,來到悉達多太子的白馬旁邊,悉達多太子從馬上下來,禮貌地向耶輸陀羅鞠躬,耶輸陀羅就把花環載到太子頸上表示已經選擇了她的意中人。這時廣場上又再次嚮起了歡呼聲,人們為多才多藝的太子和美麗溫婉的公主慶賀,佳偶天成。

過了一段甜蜜的新婚生活之後,這一天,太子想到要看看宮庭外面,他將來要統治的人民怎樣生活,就與眾多侍衛,走出了王宮來到城東門,要到城外郊遊。這時候,路上走來了一個老年人,頭髮灰白,牙齒脫落,腰躬背駝,手中扶著一枝手扙,一面走一面顫抖。悉達多太子覺得很奇怪,因為他以前從沒有見過這種情景,就問侍從︰“這是一個甚麼人呀﹖為甚麼走路會發抖呢﹖” 侍從只好回答︰“太子,這是一個老年人,因為年紀老了,所以衰弱不堪。”“是不是每個人都會變老的呢﹖” “是的,太子。無論男女都是會變老的。太子聽了這話,心中感到非常不安和不愉快,又想到自己現在雖然年青,但時光流逝,老至如電,豈能獨免。於是吩咐車匿駕車回宮。

過了幾天之後,太子又要到宮外出遊,這一次,他與眾多侍衛來到了城的南門,當馬車出城的時候,路邊坐著一個生病的人,皮黃骨瘦,發燒腹腫,喘息呻吟,不能站立,眼中充滿了痛苦和恐懼。太子覺得非常奇怪,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生病的人。就問侍從︰“這是一個甚麼人呀﹖為甚麼他身體發腫,呻吟喘息呢?侍從只好回答︰“這是一個病人,他因為身體生病才會如此。” 當時太子心中就產生了慈悲心,哀憫著這個病人;又想到,每一個人都有可能遇到生病的痛苦,我們這個身體,實在盛載著許多痛苦,只是老、病未至,世人不知覺悟罷了。之後就吩咐車匿駕車回宮,獨坐深思他所見到的景象,愁憂不樂。

過了幾天之後,太子又想乘車到宮外遊玩,這一次他與侍衛走出了城的西門,剛巧郊野之外,路邊躺著一具屍體,被走狗飛鳥啄食。太子看見了,心懷慘惻,就叫車匿停車,問道︰“這是怎麼一回事﹖”車匿告訴太子︰“這是死屍,已經停止了呼吸,沒有了生命,僵硬如同木石,從今以後,父母兄弟妻子兒女,生死別離,永不再見。”太子又問︰“每個人都會死嗎﹖”“是的,太子。有生命的都會死亡,這是大家共同的命運。”太子聽了這話,心中很痛苦地想到︰原來人們經過了疾病、衰老,最後還會死亡。那麼我的父母和我自己將來也會如此。難道就沒有辦法可以解決這些痛苦嗎﹖回宮之後,他深深地在思考著, 希望找到解除人間疾苦的方法。

他思考著這些問題,但是找不出一個答案。過了幾天之後,他決定再到城市中去看看他的人民怎樣生活。這一次,太子叫車匿駕著馬車專門觀看城市中人民的生活。漸漸來到了城的北門,這時,他們遇見了一位出家人,穿著袈裟,手拿著食砵。 這位出家人引起了太子的注意,就下車來問他是做甚麼的人。“我是出家人,棄捨了世間的欲樂,過乞士的生活。我要克服在生命中遇到的煩惱,不被痛苦愁憂所恐怖。一心尋求永恆的真理和真正的快樂。”太子聽了這些說話, 知道出家有許多的功德和好處,覺得輕鬆了很多,心中想到︰“這正是我要尋求的道路。”他就下了決心要捨棄世間生活去追求真理。

淨飯王知道太子出遊四門,見到了會令他生起出家念頭的四種情景,心中焦慮起來,很害怕阿私陀仙的預言會實現,就想到要給太子更舒適享樂的生活。於是下令他的大臣為太子建造更豪華美麗的宮殿,園中的水池養殖了最珍貴的蓮花,夏宮有涼水的浴池,冬宮有暖水的浴池,每日都供應美酒佳餚,又挑選了全國最美麗的少女來陪伴太子遊樂,歌唱、跳舞,種種娛樂,希望令太子忘記了他所看到的四種景象。又下令釋迦族的眷屬,嚴密守護太子,使他不能離開王宮。

釋迦牟尼佛傳 (二)

悉達多太子雖然在豪華舒適的環境中生活,但是每當他獨自坐在花園中沉思的時候,有時會想起自己那早逝的慈母,或是當他看見那些美麗的舞姬的時候,他心中都想到︰“這些美麗的身體也會遭受疾病的折磨, 現在年青快樂的美少女將來也有一天會變得衰老,頭髮花白,牙齒脫落。當美好的東西消失了的時候,我們就感到痛苦不安了。只有消滅了貪欲、瞋恚,愚痴這些煩惱之火的時候,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清涼和快樂。”這時太子的心已脫離了對種種欲樂的追求,在無比的尊嚴與華美之中回到宮殿。許多盛裝美如天仙般的舞姬,手執種種樂器圍繞著太子歌舞起來,但是太子已經對這些歌舞不感興趣了, 回到寢殿臥下。舞姬們疲累了也紛紛各自睡去,只有芳香的油燈寂寞地在寢殿內燃著。

過了一會,太子醒了,就在床上觀看女子們的睡相,但見樂器亂丟在各處,日間美如天仙的眷屬,現在有的發出鼻鼾,有的口中流涎,衣釵零亂,醜態畢露。更加襯托出這浮華生活背後的空虛。太子覺得這一副副的臭皮囊,實在是樂少苦多, 他感到要捨離的心更加迫切了,而且覺得再不能將寶貴的時光消磨在追尋無聊的娛樂上面,要趁年青的時候實踐自己的理想,追求那自由自在的心靈和可以帶給更多世人利益的崇高承擔。


第二天,太子就去見淨飯王,對父王說︰“恩愛集會,必有別離, 請求父王準許我出家,找尋那不怕老、病、死、沒有恩愛別離的無憂之城,將來我找到了,再回來帶大家到那永恆快樂的地方。” 但是淨飯王又怎麼會答應太子的請求呢,只是勸太子趕快打消出家的念頭,除了結婚生子,將來還要幫助父王治理國家。

淨飯王由於害怕太子離宮出走,加更派了眾多侍衛守護太子。悉達多只好等待機會。這一天,眾多歌姬舞姬陪伴著太子作樂到了深夜,大家都疲倦極了,橫七八的倒臥在殿廷之中。深夜時分,太子從臥榻上醒來,只見所有的侍衛和宮女都在沉沉大睡, 太子知道不能失去這個寶貴的機會,就下了決心趁所有人都熟睡了趕快離開王宮,實踐出家的理想。於是就回到寢宮,只見美麗的耶輸陀羅懷抱著他們剛滿月的兒子羅睺羅,在閃爍的油燈下熟睡,太子在心中向他們道了別,就悄悄地從寢宮走到門口, 叫醒正枕臥在台階的車匿,對他說︰“我現在要出家去了。給我備馬。”車匿答應︰“是”,攜了馬鞍到馬廄去。太子的愛駒犍陟, 這時正立在馬廄;傍邊一棵樹下,旁邊燃著芳香的油燈。車匿就為犍陟套上馬鞍。犍陟覺得︰“今日馬鞍上得特別堅牢,與平日太子遊園的時候有異,大概我們的王子今日要出家了吧。”心中喜悅,發出了嘶嗚。太子這時從宮殿來到馬旁,輕輕拍著犍陟說︰ “犍陟啊,請你趕快載我出城,這樣,我可因了你的幫助成佛,且要去救度一切的眾生。”說著便騎上馬背去,同車匿一同離開了王宮。


於夜半時分,他們到了都城大門,原來淨飯王為了令太子不易隨時出城,把城門造得很牢固,而且派了許多衛兵看守。太子和車匿都想著要靠力大善馳的犍陟負載跳過城牆了,這時住在城門旁的天人悄悄地把城門開放了讓他們通過。到了城外, 太子不禁回頭去對故都作最後之一望,並發大願︰“我要追求不老、不病、不死、不憂、不污的無上安穩─涅槃, 達到目的我再回來見我的父王和眷屬。”相傳在這時候,天人們在太子的周圍燃起了無數的火炬,整個世界都充滿了光明,天上洒下了芳香的鮮花,末香和薰香,天上發出了悠揚的音樂和歌聲,贊歎著太子的宏大誓願和決心。

到了太陽昇起的時候,犍陟載著太子已經到了他的國家領土邊緣,就要離開自己的國土,進入苦行林去修行了。這時太子就從馬上下來,叫車匿到面前吩咐道︰“車匿啊,你可拿了我的隨身飾物珍寶,帶著犍陟回王宮,告訴父王,請他不用愁憂, 我是為了追求純善的真理而出家,將來達成了心願再回去見父王,願父王平安。”車匿卻說︰“太子啊,我也要跟你出家去。” 太子道︰“你不能出家,回去吧。”太子把自己裝飾髮髻的寶珠取下交給車匿,車匿只好向太子禮拜,向右繞行作禮後帶著犍陟回王宮去。犍陟聽了太子與車匿的談話,知道以後不能再見到太子了,也流著淚跪下作禮而別。行至再也看不見太子的影子, 悲傷不堪的犍陟就生了重病而死去。因了載負太子的功德,死後轉生於天上。


車匿與太子離別,本己悲傷,因了犍陟之死,更加難堪,抱著兩層的悲哀,啜泣進城。

當車匿帶著疲乏的身體回到王宮的時候,正好見到焦急的太子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和太子妃耶輸陀羅,她們一見車匿就不禁追問太子到何處去了﹖車匿奉上太子的珍寶飾物,告訴她們︰“太子已經出家,到了苦行林修行,叫我回來稟告大王”。二人聽了不禁哭了起來,責備車匿怎麼竟然知道太子離宮而不阻止,耶輸陀羅更由於悲傷過度暈倒了,車匿只好依著太子早前教他安慰的說話,不斷勸慰哭泣的姨母和王妃。

宮中的哭聲早已驚動了淨飯王,與眾多侍從過來看看發生了何事?驚恐的車匿馬上跪拜下來,奉上太子的隨身衣飾,稟告太子出家的經過。淨飯王見到太子的衣飾,睹物思人,不禁亦悲從中來,聽到太子囑咐的恩慈話語,更是泣不成聲。一方面又遷怒車匿怎麼竟讓太子離宮,左思右想之下,還是不放心讓太子獨自在外面受苦,就選派了五位釋迦族的青年,叫車匿帶他們去找尋太子,陪同太子一齊修行。


當車匿帶著犍陟走了之後,太子就渡過恒河,來到已經離家五百多公里外,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外的山林之處,這裹是許多修行人專門修行的地方。太子覺得這裹環境幽靜,很適合自己在這裹修行,於是就用隨身佩帶的刀切斷髮髻和剃去鬚髮,並立志要斷除一切的煩惱,誓要成佛。這時感動了的大梵天就想到,太子為了利益眾生而犧牲了所有的一切出家了,我應該送上修行人應備的用具去吧,就準備了三衣一砵和剃刀來獻贈。

捨棄了尊貴地位和豪華亨樂生活的王子,剃除了鬚髮,被上了袈裟,赤腳托砵,沿途乞食,為的是找尋心靈的解放,探索宇宙和人生純真善美的道理,帶領世人到那清涼自在的涅槃城,所以在這大悲大願的精神推動之下,他已經不同於一般的凡夫俗子了, 具有這種偉大胸懷的人,我們就尊稱他為菩薩.
菩薩在這山林中住了七日之後,就開始步向王舍城乞食,城中的人們看見了威儀尊勝的菩薩,馬上報告了給他們的國王瓶沙王,瓶沙王知道了菩薩未出家之前是悉多太子,就派人送上最好的食物和種種用具,邀請太子來到王宮,並勸太子還俗協助他一同治理國政。菩薩對國王說︰“大王,對於物質的享受我已無所希求,也沒有想過要統理國政,我是為求最上菩提,為利益一切眾生而出家的”。瓶沙王雖然再三請求而終不能打動菩薩堅定的決心,於是就對菩薩說︰“你這樣堅定,將來必定成佛。當你找到了滅除煩惱和苦痛的真理以後,請先降臨到我的國土來,並請首先為我說法吧”。當時摩揭陀國是一個經濟和文化都相當發達的國家,很多賢哲在這裏傳授各自的見解和知識,菩薩得到國王的許可,就在摩揭陀國尋訪名師,希望能找到解脫自在的方法。在這裹,菩薩曾經遇到過二位姓羅摩子的修行仙人,菩薩向他們學習了二種修習禪定的方法,並得到了二位仙人的讚賞,但是經過了實踐這方法之後,菩薩知道這些方法並不能達至智慧開悟之道,必須以自已的智慧和努力作大精進,才能解脫生老病死、不斷輪迴的枷鎖。


於是就離開了王舍城,一路向南方步行,直至來到了一個山青水秀,叫優樓頻羅村的地方,在這裏有一批以苦行方式修行的人,他們有的只食飯汁,或食麻米,或食樹葉果實,有的甚至只食牛糞,鹿糞,有的長時間不坐不睡,單腳站立,有的就伈於荊棘之上,各以不同的方式折磨自己的身體.於是菩薩也精進勇猛地刻苦學習,甚至極端到一日間只食一粒胡麻或一粒米,有時竟至七日間才食一粒胡麻或一粒米,這種情形維持了六年之久,逐漸,菩薩的身體奴變得極度消瘦和虛弱,他血肉枯萎,眼窩深陷,肋骨凸露,再無多餘的氣力,甚至連走路都開始覺得有困難.有一次在修行禪觀的時侯,身體產生了極大的痛苦,以至暈倒了。不知過了多久,菩薩慢慢恢復了知覺,就從顫抖地從地上站了起來,再繼續修行。感動了林中的猿猴和鹿為了環護菩薩都不禁銜來了鮮花和水果作為供養。

經過這次與死神的接觸,菩薩繼續沉思著,回憶起以往有一次在家鄉坐在一棵榕樹下面入定的情況,那一次是在愉悅的心境中,精神得到高度的集中和統一,可以清晰的思考問題,菩薩知道了自己並不能從絕食和折磨身體中得到智慧,一定要在寧靜的環境中,身體和精神都在健康正常的情況之下才能具足理智和觀察,才能獲得定境和智慧,找到解決生死大事的方法和答案。於是他決定中止絕食,要恢復正常的生活和食物,於是就向河邊的地方行去,來到了尼連禪河邊,菩薩看見這裏林木青幽,河水清流盈岸,地勢平坦,距離附近的村落亦不太遠,能便於乞食,於是就決定在這裏以不苦不樂的中道方法來思考問題,並走到尼連禪河去,用清徹的河水洗淨身體的污垢,由於太羸弱的緣故,以至洗浴完了須要攀扶著樹枝才能慢慢地走回岸上。


卻說住在附近舍那尼村中的善生女,由於祈求神的庇祐而生了一個兒子,這天清晨,帶著叫做滿的侍女要到林中供奉樹神。她們用金碗裝著特別豐美的乳粥來到樹林,看見菩薩坐在樹下,太陽從東方昇起,照著菩薩身上發出大光明,連林中的樹木都染成金色,善生女和滿都非常歡喜,覺得在這裏遇到了菩薩非常吉祥,就趕快向菩薩禮拜著說︰“請接受我們供獻的東西,金碗和乳粥”。菩薩也喜悅地為善生女和滿祝福,並且為了將來利益一切眾生故,接受了食物。這時,陪伴菩薩一齊出家修行的五位青年,本為佩服菩薩的苦行而追隨他,等待他覺悟了人生宇宙的真理,然後教導他們。現在看見菩薩又食飯了,就用輕蔑的態度說︰“我們原以為這個人能克苦求道,可是他現在不肯克苦和精進了,又接受了食物,過起舒適的生活來了,像他這樣永遠也不能成道的”。於是他們五人就離開了菩薩,繼續用自己的方法去修行了。

菩薩既已洗淨了身體的污垢,食了乳粥又補充了體力,整個人都覺得身心輕快起來。這一天,他在娑羅樹林中靜坐了一天,到了黃昏的時候,走向尼連禪河畔的一株菩提樹那裹去,路上遇見了一個叫做吉祥的農夫,吉祥在田野中工作了一整天,割了一大草正挑著草回家去,看見了菩薩就知道是非凡的人,送了八束草給菩薩。菩薩攜了吉祥草,來到菩提樹下,敷設了座位,面向東而坐,作了堅固如金剛般的決心,對自己說道︰“即使我的皮膚血肉筋骨都乾枯銷毀,如果我不證得無上佛果,決不離開此座”。


正在這個時候,自從菩薩在六年多前離開王宮以來就一直緊追不放的魔王又出現在菩薩面前,還帶同愛欲、愛念、愛樂三個魔女一齊來勸菩薩回心轉意,試圖阻撓菩薩的決心。魔女化作千嬌百媚、冶艷無比的玉女,在菩薩面前百般挑逗,又施展美妙歌喉,歌唱著勸阻的話語,惡魔波旬對菩薩說︰“你的身體這麼羸弱,如果你坐在這裏不起身地努力求證佛果,你一定會死的,正如你過去六年的苦行一樣對你毫無好處。你不如就放棄了這種出家的生活,再回去王宮過從前享樂的生活吧,我的三個美麗女兒會陪伴著你,侍奉你。回去享樂吧,不要在這裹悲慘地死去了!”但是菩薩深知魔王的詭詐,對魔王和他的三個女兒說道︰“我知道你,魔王,你是懦夫的主人,我不會被你們欺騙和嚇退;我知道你們還有一支龐大的魔軍,包括貪婪、憎恨、愚痴、饑渴、懈怠、懶惰、懦弱、恐懼、疑惑、偽善,虛榮,權勢、自我稱讚,這就是你征服懦夫的一支魔軍。但是我已經準備要和你的隊伍進行戰鬥了,因為在與你們戰鬥中死去要比在失敗中偷生強些。我要在各處訓練弟子和你們的軍隊作戰。這就是我對你們的答覆”。惡魔波旬和他的三個女兒,看見用甜言蜜語和恐嚇都不能動搖菩薩的決心,只得垂頭喪氣,苦惱地走了。

釋迦牟尼佛傳 (三)

最後,菩薩在寧謐的情況之下,使自己的心獲得了清淨,既堅定又柔和,能夠集中思力考慮問題,即於初夜獲得了第一種智慧,這種智慧可以令他清楚地看見了他過去世中的一切情景。然後,他繼續獲得了第二種、第三種以至第四種的智慧,了解到世界怎樣生起、變化以至壞滅的種種原因。看見和感受了痛苦,知道了產生痛苦的原因,看見和感覺了煩惱,也清楚地了解到產生煩惱的原因.在這個時候,菩薩思考到破除貪欲、瞋恚和無明煩惱的智慧,認識到痛苦是甚麼,如何解除痛苦,同樣地也認識到煩惱是甚麼,以及如何解除煩惱,他發現了這個道理以後,就破除了這些煩惱,使自己完全徹底地解除了煩惱的束縛。他心中的愚昧被智慧趕走了,正如黑暗被智慧的光明所趕走了。這時他獲得了覺悟,證得了無上佛果。天邊也開始現出了曙光.菩薩以他久遠世以來所修集的福德和智慧都圓滿成熟了,他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大功德大覺悟,具有大能力作教導世人的尊師,所以被尊稱為佛陀,意思是一位覺悟了宇宙人生至高真理的聖者,或被尊稱為世尊,意思是世人之中最尊貴的聖者.


天人們看見菩薩戰勝了魔王,成為了世間無比尊貴的佛陀,都齊集到菩提場來,讚揚著︰“這是祥瑞者佛的勝利,惡魔波旬逃了,快獻勝利的供品吧!”一齊歡呼佛陀的勝利,天上發出大光明,遍照整個世界,地上湧出七寶蓮花和許多祥瑞的景象,以讚嘆佛陀的成道。由於這個地方附近的山叫做伽耶山,以後在佛陀成道的這個地方就叫做“菩提伽耶”。


佛陀獲得了大智慧之後,身心都在解脫自在的安樂中,繼續在座上凝坐了七日,於是有些天人們憂慮起來,以為佛陀只顧自己解脫了而不再救度其他有需要的人,大梵天王就邀約了眾多其他的天子一同來到菩提場勸請道︰“尊師世尊,請說法!尊師世尊,請說法!”佛陀應允了天子的請求,就從座上起來,走到一個叫文憐陀的地方,這裏的河中住了一個盲眼的龍王,佛陀來到這裏坐下,身上發出的光明照亮了水中世界,這種光明甚至醫治好了龍王的眼晴,又再重新看見了光明。當時適值這裏天下大雨,文憐陀龍王恐怕風雨令佛陀受寒,就以身體為佛陀遮擋風雨,保護佛陀。待雨過天晴了,龍王化身作一青年,禮拜佛足,皈依做佛陀的弟子。之後,佛陀來到一棵叫王處樹的樹蔭下坐著休息,這時有兄弟二個商人,名字叫做帝梨富沙和跋梨迦,領著五百輛車隊商人向城裏經商,途中看見了佛陀坐在樹下,知非凡人,應該供養,就把麵和蜜丸捧到佛陀面前說道︰“世尊,請垂慈悲,接受我們的供養”。佛陀在受乳粥之後已經把金砵投到河裏去,現在已沒有砵了,就想︰“如來不應以手接受食物”。四天王知道了佛陀的心念,於是各以青色寶玉所製之砵從四方送來,佛陀都不接受這些貴重的物品,既而又送來了四個菜豆色的石砵,佛以平等心把四個石砵都收下了,疊在一處,令合為一砵,接取了食物。飯食完了,兄弟二商人與其餘的商主,都向佛請求道︰“尊師,請接受我們皈依”。佛陀應允了他們的請求,為他們說了應該守五戒和布施的教導,並讓他們皈依了佛和法,他們都成為了佛陀的俗家弟子。

佛陀心中想,首先應當去教化誰呢?他想起了以前的兩位姓羅摩的老師,阿邏羅和鬱陀迦,但是他們都已經去世了,於是他又想起了那五位曾經與他一齊修苦行的出家人,知道他們離開了自己後去了波羅奈城一個叫做鹿野苑的地方。於是佛陀就離開在這裏住了很久的優樓頻羅林,動身向波羅奈城出發。可是從菩提伽耶到波羅奈城有將近二百里的路程,佛陀經過了很多的鄉村,沿途都受到了長者、居士們的奉獻飲食。不久,他來到了恆河的旁邊,但那時河水大漲,甚至漲到岸邊來了。佛陀想要渡過河去,就對船夫說︰“可以載我過河到對岸去嗎?”但船夫卻說︰“如果你能給錢我作為船費,就載你過河去”。佛陀說︰“我沒有錢呀”﹗船夫回答說︰“沒有錢那就不能送你過河”﹗佛陀沒有其它的辦法,只好施展神通,飛騰虛空而渡過河去。這時船夫知道佛陀是聖人而自責財迷心竅,有眼不識泰山,錯失了一個大好的積福機會,只得跪拜下來請求佛陀的原諒。

渡過了恆河後,佛陀繼續向波羅奈城進發。那五個出家人當時正住在城外的鹿野苑,遠遠看見佛陀來了,就互相說道︰“那個放棄修苦行的人來了,我們都不要理他”。可是當佛陀向他們走近來了的時候,他們都不由自主地迎向了招呼佛陀,一個人接過了佛陀的衣砵,一個人為佛陀舖設了座位,一個人打了水來為佛陀洗腳。然後佛陀就對他們說︰“我已經得到了大智慧,解決了生老病死、憂愁恐懼的煩惱,我要到各地去,用我的方法來教導別人。你們也應該學會了然後教導別人”。於是佛陀就開教導他們。那五個出家人聽了佛陀的教法之後,才知道他真證得了至高無上的大智慧,心中充滿了敬佩,就非常精勤努力地接受佛陀的教誨,學會了佛陀的教義,認識到只有通過佛陀的教法,才能獲得真正的安穩和快樂。

佛陀在鹿野苑對五個出家人初次的教法,叫做“初轉法輪”,所教導的內容叫做“四聖諦”,實踐的修行方法叫做“八正道”。從此,佛陀的教義就開始流傳世上,佛教也開始有了教團,叫做三寶具足了。三寶是佛陀─佛寶,佛陀的教法─法寶,以佛陀為榜樣,實踐佛陀的教法的弟子─僧寶。

當時波羅奈城裹有一個富商的兒子叫做耶舍,每天都有很多美麗的侍女圍繞著他,過著歡樂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當他清晨首先醒來的時候,看到侍女們還在熟睡之中頭髮散亂,張口流涎,種種不雅的姿態,就省悟到世間美與醜、苦與樂的變幻無常,對自己過著的奢華欲樂生活起了厭倦,想找尋一個沒有困厄、沒有災禍的地方。就獨自離開了家門,向鹿野苑走去,想到那裹去靜靜地思考一下。當他去到鹿野苑的時候,在那裹遇到了佛陀和他的弟子們,就向佛陀訴說了自己的困惑。慈悲的佛陀很了解取舍的苦悶,安慰了這個青年一番,為耶舍說明了布施、持戒、生天的種種法門,再教導耶舍斷滅貪婪,憎恨、愚痴的方法。耶舍覺得在這裹很安心,就請求佛陀收他做弟子。第二天早上耶舍的父親知道他的兒子離家出走了,便出門去找尋他,要把他帶回家來。耶舍的父親找呀找的,慢慢地也找到鹿野苑來了,耶舍就告訴佛陀,自己先躲藏起來。耶舍的父親見到了佛陀後也向佛陀敬禮了坐下來,請求佛陀的指點。佛陀向耶舍的父親說了一番應該行善、守戒,避凶趨吉的教導。這個富商聽了佛陀的教誨,知道佛陀是真正的聖者,也領悟了佛法的真理,這時佛陀便喚耶舍出來和他的父親見面,並且告訴這個富商,他的兒子決心要求解脫,就一定可以得到真正的安穩自在。耶舍的父親這時也放心讓兒子成為了佛陀的出家弟子,而他自己就請求成為了佛陀的在家弟子。耶舍的母親和妻子聽說丈夫都到鹿野苑去禮見佛陀了,她們二人也趕來看看發生了甚麼事情,當她們知道了整件事情之後,也請求皈依了三寶,成為了佛陀最初的兩位在家女弟子。這件事情傳到了波羅奈城去了之後,耶舍的五十四個朋友知道耶舍已經找到了真正安穩和快樂的地方,也跟著離開了家庭來到鹿苑,做了佛陀的出家弟子。耶舍和他們也像五比丘一樣,學會了佛陀的教義,得到了真正的大智慧。這時,佛陀就對他們說︰“比丘們啊!你們都已經證得了大智慧了,應該到各處去宣揚我的教法吧,這個教法從始至終都是利益人的,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不久之後就有許多人接受了佛陀的教法,皈依三寶,成了佛陀的信徒。佛陀的信徒包括有兩種人︰一種是在家信徒,在日常生活之中守持五戒,行十善和八正道。另一種是捨棄家庭和世俗生活的出家信徒,他們身著袈裟,過簡樸的生活,專心一致地修學佛陀的教法,守持更嚴格的戒律。開始的時候,佛袉只許女子作在家信徒,後來佛陀也許可了女子作出家的信徒。這樣,佛陀的信徒也就有了四眾弟子︰出家的男弟子、女弟子,稱作丘、比丘尼,在家的男弟子、女弟子稱作優婆塞、優婆夷。


這一年的雨季三個月裹,佛陀和他的六十個賢聖弟子在鹿野苑渡過了雨安居期後,就各自到各方去,宣傳佛陀的教法。待所有的弟子走了之後,佛陀自己就離開了鹿野苑,準備回摩揭陀國的優樓頻羅林去,那裹是佛陀成道的地方,從鹿野苑走路回去需要十天左右的路程。有一天,佛陀來到了一座蜜地方,在一棵大樹之下靜坐著。那時有三十個富家子弟伴著他們的妻子在林中遊玩嬉戲,其中有一人尚未娶妻,於是便帶同了一個妓女陪他一同遊樂。當眾人遊興正濃的時候,那個妓女趁著無人注意時偷偷取走了他們的財物私自逃走了。這一枇貴族青年人大生氣,誓要找到那個妓女回來懲罰一番。於是就一齊在樹林中搜尋,看看這個妓女躲藏在那裹。當他們來到佛陀坐著的地方時,就告訴了佛陀這件事情,還問佛陀有沒有看見這樣的一個女子。於是佛陀就問他們了︰“青年朋友們呀!你們認為是尋找這樣一個女子重要,還是尋找我們自己更重要些呢?”青年們聽了佛陀的說話,都想了一下,然後有點慚愧地回答說︰“我們想,還是尋找我們自己比較重要些”。於是佛陀就請他們坐下,並且為他們說法,像對耶舍所說的法一樣。這批貴族青年人雖然沒有找到那個妓女和他們的財物,但是他們卻找到了佛陀法。聽了佛陀的教誨之後,他們知道自己經找到了真正的皈依,也像耶舍一樣成為了佛陀的出家弟子。


佛陀回到了優樓頻羅林的時候,那時候林中住著一個年老的出家苦外道,叫做優樓頻羅迦葉,滿身塗著白色火灰,頭髮長到打成結子,帶著五百個弟子在林中修祀火苦行,知道佛陀回來了很不高興,要佛陀到附近象頭山一間無人敢住的石室去度宿。原來石室裹居住了一條極兇惡的毒龍。這天晚上,毒龍現身想嚇走佛陀,但是佛陀並不害怕,毒龍更怒而噴出火焰,要焚石室加害佛陀。但是佛陀以更加慈悲心用火光三昧的神變方法來熄滅牠的瞋恨心。毒龍見連石室都被火燒融了而竟然不能傷佛陀一絲一毫,心下又敬畏又慚愧,自己知道不應該再以惡毒心去傷害別人了,只好向佛陀懺悔,請求皈依三寶,不再害人。第二天早上,優樓頻羅迦葉以為佛陀一定已經遇害了,帶著五百個弟子來到石室,眼見佛陀絲毫無損,神態安祥地坐著,心下很不服氣,就向佛陀排戰地說︰“難道你的知識和本領比我更高強嗎?我倒想見識一下。”佛陀知道他的傲慢心很重,只好再用示現神變的方法來度化他。這時有五彩繽紛的火光來環繞著佛陀,跟著又有清徹的泉水涌出來環繞著佛陀,令迦葉和他弟子不能接近佛陀,看見了這些景象,優樓頻羅迦葉和他的弟子都知道佛陀的變實在是不可思議,於是就請佛陀住下來,為他們說法。佛陀知道他們是崇拜火的婆羅門,就以火為譬喻,教導他們說,當我們的心起貪婪、憎恨、愚痴的時候,這些貪婪、憎恨、愚痴就象毒火一樣燃燒我們的身體,燃燒我們思想,令我們焦慮,煩燥不安,當我們的欲望達不到滿足的時候就增加了這些毒火的熾盛,能燒毀我們的福德、智慧,只有熄滅了這貪、瞋、痴三毒火,才能增長我們的福德和智慧。

優樓頻羅迦葉和五百個弟子這時都非常敬佩佛陀慈悲智慧,以德報怨的偉大胸懷,都向佛陀頂禮,請求做佛弟子,還把打了結的頭髮都剃下來,連同他們的祭神祀火用具通扔到河裹去了。當他們的頭髮和祀火用具漂流到河下游的時候,住在那裹的迦葉的二個弟弟,那提迦葉和伽耶迦葉,看見了都大吃一驚,以為大哥哥遭到了甚麼不幸,就各自帶領自己的三百個弟子和二百個子趕到象頭山來了,當他們知道了事實真相之後,也同樣地接受了佛陀的教法,成為了佛陀的弟子。


這時佛陀想起了曾經與摩揭陀國王瓶抄王約定,成道之後首先為他說法,於是帶領了三位迦葉兄弟和新皈依的弟子一千,向首都王舍城去。還未到王舍城就已經有人向瓶沙王通報了。瓶沙王急忙率領群臣往城外迎接佛陀。到了城外,瓶沙王解下佩劍、王冠、屣履,親自下車步往見佛,三稱三拜,並迎請佛陀回到王宮,為大眾說法。瓶沙王和摩揭陀國的人民,本來已經對三位迦葉兄弟的本領和修行十分敬佩的了,如今看見他們都心悅誠服地成為了佛陀的弟子,再加上聽了佛陀的教誨以後,更覺得從此以後,沒有誰比佛陀更偉大,更可尊敬和信仰了,於是瓶沙王帶領了為數一萬二千的摩揭陀國人,一齊皈依二寶,成為了佛陀的在家弟子。瓶沙王又希望能留住佛陀在摩揭陀國教導國民,於是將王舍城門外不遠的竹林園精舍,獻給佛陀和他的弟子作短暫安居的地方,因為這裹距離都城不太遠也不太接近,很方便來這裹接受佛陀教化的人民,白天遠離喧囂的鬧市,晚間更是寂靜,最適合於靜坐的地方。瓶沙王更下令國內八萬條村的長都應該來接佛陀的教法。 那時候,王舍城中有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叫做散若夷,他有兩個非常聰明的學生,一個叫做舍利弗,一個叫做目犍連,兩人是很要好的朋友,一齊拜散若夷為師,和散若夷住在一起,一齊學習。散若夷逝世了之後他們二人就帶領其他二百五十個同學一齊修行。還約定了如果其中一人先獲得了究竟真理,就要立刻通知另外的一個人。

這一天早上,舍利弗看見佛陀的弟子馬勝比丘,手中托著砵在城中乞食,只見馬勝比丘且光寧靜,態度安詳,舍利弗不禁上前問道︰“朋友,你這樣安詳寧靜,請問你的老師是誰?教導你的是甚麼道理呀?”馬勝比丘告訴他說︰“我的老師是釋迦族的聖人,覺行圓滿的釋迦牟尼佛陀。佛陀教導我們的教法要點是明白到事物因緣和合而生起,因緣條件息滅的道理;明白到痛苦的原因就是貪欲、憎恨和愚痴,要解除痛苦的方法就是息滅貪欲、憎恨和愚痴。”舍利弗聽了很快就領悟了其中的含義,知道佛陀才是他真正要找尋的老師,就急忙地去告訴目犍連自己的想法。當目犍連看見他的時候就覺得他與平日有點不同,就問他︰“朋友,你的態與以往有點不同了,難道你已經找到了究竟的真理了嗎?”“是呀!我已經找到了真正的老師了。”就告訴目犍連自己要去皈依佛陀的決定。目犍連和其他二百多個同學聽了舍利弗講馬勝比丘的事情後,也很快領悟了佛陀的教法,也要一同去皈依佛陀。於是他們大家一起去見佛陀,成為了佛陀的弟子。

2008年12月1日 星期一

釋迦牟尼佛傳 (四)


這一年的冬季,佛陀帶著一千二百五十個弟子住在竹林精舍。淨飯王聽說他的兒子修了六年苦行,如今已經成就了最上萻提,在王舍城轉妙法輪,為眾生說法,於是就派了一個大臣帶著侍從到王舍城去,要請佛陀回國,以解多年以來的懸念。但是這個大臣和他的侍從到竹林精舍聽了佛陀的教法之後,也都出家做了佛陀的弟子,就沒有提到淨飯王要請佛陀回家的事情了。如此這般,派了幾批人去都是這樣。最後淨飯王想到了優陀夷,他與王子同日誕生,是王子幼時一齊學習、遊戲、一起生活的小伙伴,現在宮中服務,是一個很忠心的人,淨飯王就叫優陀夷前去請佛回家,會晤年老的父親。優陀夷帶了王的書信到了王舍城,見到佛陀正在說法,就與隨從站到聽眾之後恭聽,聽完法後與隨從也同樣地成了佛陀的弟子,證了阿羅漢果。這樣,他們都留在佛陀的身邊。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優陀夷就把王的書信交給了佛陀,並對佛陀勸請道︰“寒季已經過去了,現在不寒不熱,大地長滿了綠草,萬物都欣欣向榮,行路便利,便於托砵。大雄世尊啊!現在是回鄉為釋迦族人說法的時候了。父王淨飯大王希望與你相會,請對親族人民表示好意。”

佛陀接受了這個邀請,帶著兩萬個阿羅漢弟子動身到迦毘羅衛國去。由於路途遙遠加上人數眾多的關係,佛陀估計如果他們從容地前進的話,預算需時兩個月的時間。優陀夷就自己動身先回去報告淨飯王,好讓迦毘羅衛國的人民準備迎接佛陀。佛陀回到故鄉的這一天,所有釋迦族的人民都來到城門外列隊歡迎佛陀的到來,還把位於離城不遠的一座美婇園林,叫做尼拘律園贈送給佛陀和他的弟子作為休憩的居所。就在園中準備好了一切,手捧香華排隊出迎,第一排是盛裝的幼童幼女,第二排是王家的子女,再後面是釋族人們,各獻香華,引接佛陀到尼拘律園。佛陀在眾多上座弟子圍繞之中,在特設的華美之座上就坐。淨飯王見到了久別重逢的兒子,欣喜萬分,但是這時候的佛陀已經不單只是王的兒子了,他已經是世問人民所尊崇的聖者了,淨飯王知道自己也應該為這個兒子而頂禮下去,於是就恭敬地向佛禮拜,全體釋族的人民也不禁都向佛陀禮拜下去。佛陀就座後,親族集合愈眾,盛況達於極點,都把心念傾注於一處,大家都屏息靜聆佛陀的法音。於是佛陀就這樣為他的父親和釋迦族人說了清淨的法語。

佛陀回國的第三日,是他的同父異母弟弟難陀十六歲的生日,因為佛陀已經出家了,難陀就成為王位的承繼人,當時決定了在同一日為他舉行婚禮和灌頂即王位的大典。之前的一天,佛陀在新宮殿中祝福了之後,就順手把自己的砵交給難陀拿著,然後就自己起身向尼拘律園走回去了,這時候難陀手中拿著佛陀的砵,不知怎樣辦才好,只好也跟著佛陀一同走到尼拘律園,這時佛陀就轉身向他說︰“你來這裹,是想出家嗎?”難陀見到有許多釋迦族的青年已經出家成了佛陀弟子,而且在聽了佛陀的說法之後也有了出家的念頭,於是就回答佛陀說︰“是的,我是來出家的。”這樣,難陀也放棄了王位參加了僧團,成了佛陀的弟了。

佛陀回國後的第七日,耶輸陀羅就想帶了兒子羅睺羅去見佛陀,羅睺羅已經六歲了,耶輸陀羅想他們應該是父子重逢的時候了。這一天耶輸陀羅替羅睺羅穿上盛裝,趁著佛陀到王宮中來吃午飯的時間,就領著羅睺羅來到宮中,對羅睺羅說︰“王子啊,你看見那個被許多修行人圍繞著在中國,穿黃色衣,像大梵天一樣威儀,有金色面容的人嗎?他就是你的父親。他本來有很多寶物的,但是出家以後就不顧那些寶物了。你去對他說︰父親,我是王子羅睺羅,將來我要灌頂承繼王位的,我要承繼你的寶物。”王子走到佛陀身邊的時候,天生的父子之情感動了羅睺羅,不禁對佛陀生起了種種喜悅,對佛陀說︰“修行者啊,我因了你的福蔭,覺得很快樂。”並且很得體地站在一邊靜候佛陀進膳。佛陀飯食完畢之後向王宮中人道過了謝,也沒有說甚麼話,就向尼拘律園走回去了。羅睺羅和他的侍從也跟著佛陀,隨著佛陀一路到了園中。佛陀心中想到︰“這孩子是要想得到父親的財寶,但那些都是會耗盡、壞滅的東西,我要給他一些比世間財寶更有價值的東西,我要把我在菩提場所證得的真理傳授給他,讓他永遠享用不盡。”於是就對羅睺羅說︰“來吧,孩子,我會給你比世間財寶更珍貴的東西。”然後就吩咐舍利弗,請他收羅睺羅為弟子,教導他出家修行。淨飯王聽見了這個消息之後,感到非常悲傷苦惱,終於忍不住了,向佛陀說道︰“我的兒孫都離開了我,但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不會退減的,所以我現在請求你制定一條戒律,凡是未能得父母同意的人,不能準許他出家為僧。”佛陀覺得淨飯王的要求很合情合理,就接受了他的請求。

佛陀在迦毘羅衛國為釋迦族人傳授了教法圓滿之後,就帶領他的比丘弟子仍還至王舍城去。
當佛陀在王舍城的時候,有一天城裹來了一個叫做給孤獨長者的人,這個人本來住在拘薩羅國首都舍衛城,是一個很富有的商人,現在以五百輛車滿載了財貸到了王舍城來經商,居住在他的貿易夥伴家裹。聞說佛陀在這裹為大眾說法,就親自來到佛陀居住的地方,禮拜佛陀並細心聆聽佛陀的教誨,然後也皈依了三寶,成為佛陀的弟子。當他辦完了事要回國去的時候,就來向佛陀告辭了、並且邀請佛陀到舍衛城去度過雨季,佛陀接受了給孤獨長者的邀請。

給孤獨長者回到舍衛城後就馬上覓地建築精舍,當他在舍衛城附近一帶都看見了以後,最後覺得祗陀太子的花園是一個最合適的地方,這裹離城不太遠,而且地方非常闊大,可以讓佛陀和他的弟子安靜地修行和適合於為大眾說法。於是就向祗陀太子詢問,可否出讓他的園林。祗陀太子本來並不打算出售這座園林,但是又不好拒絕長者的美意,於是就說,除非用黃金舖滿這個園地,否則他是不會出售的,以為這樣就可以難倒長者了。然而長者聽了這話之後就立刻開始辦這件事了,命人運來了一車又一車的黃金,把整個園地都舖滿了。祗陀太子看見這個情形,被長者對佛陀的虔敬心所感動了,只好把土地售給了長者,但是要求長者保留了有需要的林木,作為自己對佛陀的奉獻。以後這個精舍就被稱為“祗樹給孤獨園。”到了第二年雨季之前,精舍落成了,中央是佛陀的香室,周圍是八十個大長老們的各別住所,此外還有坐臥處、蓮池、經行處、夜間住室、日間住室等等,建好了這所境地優美、適於居住的精舍,長者籌備好了精舍的落成典禮,就派遣使者到王舍城去邀請佛陀前來安居。於是佛陀就率領了比丘眾從王舍城出發到舍衛城去。佛陀到達精舍的這一天,給孤獨長者帶同了所有的眷屬和僕役,連同自己的親戚,朋友和他們的眷屬、僕役,盛大儀式歡迎佛陀的到來,長者親自在前導引,佛陀在眾比丘圍繞之中,以無限的威力、無比的祥瑞,入祗園精舍去,佛身金光所照,林園都映照了黃金之色。於是長者問佛陀道︰“導師,這精舍如何處置呢?”佛道︰“居士,請把這精舍布施給現在與未來的比丘眾吧。”長者道︰“是的,尊師,我把這精舍奉獻給佛與現在未來的四方比丘眾。”佛陀接受了精舍,向長者道了謝,又稱讚了布施精舍的功德。這以後,佛陀和他的弟子在拘薩羅國首都舍衛城就有了雨安居的精舍,也可以在這裹為拘薩羅國的人民宣示佛陀了。

佛陀到了晚年,已經八十歲的時候,這一年他準備離開摩揭陀國,渡過恒河往北方一個叫做拘尸那竭的小國去,作最後的一次傳法旅程。當他臨離開摩揭陀國之前,召集了住在王舍城附近的所有比丘盡集講堂,為他們宣示種種令僧團和合興盛的教法。之後就動身往恒河方向出發。當他來到恒河邊一條叫巴陵弗的村莊時,摩揭陀國的兩位大臣正在該處,籌劃興建一座新的城市,並命名為巴陵弗城。佛陀以他的智慧觀察了該地之後,預言這座新的城市將來必成為繁榮而重要的首都,並為這座新的城市祝福。

渡過恒河後來到了毘舍離國,佛陀和弟子們就住在屬於菴婆婆利的一座芒果樹林中。菴婆婆利是毘舍離城一個非常美麗而富有的歌女,是許多權貴公子的追逐對象。聽說佛陀來了毘舍離國,住在城外她的芒果林中,就準備了許多輛精美車乘,帶同她的侍從一齊來覲見佛陀。當菴婆婆利聽完了佛陀的教法之後,就恭敬地啟請道︰“世尊,您明天可以和你的弟子們到我家裹吃午飯嗎?”佛陀沒有說甚麼,表示接受了她的邀請。菴婆婆利佑道佛陀默許了她的請求,非常歡喜,告辭後就趕快駕車回城去作準備。由於父忙的緣故,在回城的途中路上與一批正在駕車去禮見佛陀的貴族青年車軸相接,發生了輕微的碰撞。這批貴族青年很生氣地向菴婆婆利大聲質問,菴婆婆利只好委婉地解釋道,因為要趕著回家備辦齋飯的緣故。這些青年來到禮見佛陀,聽了佛陀的教誨之後就說道︰“請世尊和你的弟子明日到我們家裹去午飯好嗎?”佛陀回答道︰“我已經接受了菴婆婆利的邀請了。”於是他們只好懊惱地後悔來遲了一步,竟被一個歌女搶先奪去了供養佛陀的光榮。






釋迦牟尼佛傳 (五)


第二天,當佛陀在菴婆婆利家中吃完午飯以後,菴婆婆利就低著頭恭敬地問佛陀說︰“世尊,像我這樣的人也能行善業嗎?”“是呀,菴婆婆利,你當然可以行善業了。”“那未,我就把現在世尊所住的芒果林奉獻給世尊和你的弟子們吧。”佛陀接受了這個奉獻,並為菴婆婆利宣示了教法,然後就回到了芒果林。這時有些弟子們就埋怨著說,世尊實在不應該到菴婆婆利這個下賤種姓的妓女家中去吃飯。佛陀知道了就對大眾說︰“人並不因為出身的階級而有高貴下賤之分,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實踐道德行為,就是一個高貴的人。無論甚麼人,只要接受我的教法,行持八正道,都能證得真理,沒有貴賤之分。”

這一年的雨季就要來臨了,佛陀吩咐其他的弟子們留在毘舍離城附近安居,自己就和阿難到竹芳村去安居度過雨季。在雨季中佛陀患了很嚴重的痢疾,病況非常危險,但佛陀想到這時不是捨離世壽的時候,因為四眾弟子還未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去接受佛陀要離開他們的事實。於是以堅強的意去屈伏了病魔,並留住應享壽命,不久其病亦漸痊癒。阿難看見佛陀生病了,就很焦急地問佛陀道︰“世尊,難道你不留下任何遺教與比丘僧眾就入涅槃嗎?”“阿難,我一生說法四十五年,要說的都已經說了,並無任何秘蜜吝而不傳,而且我從來沒有以「教主」身份自居,以後的僧伽中也不應有教主。因此,阿難,以自己為明燈為歸依,勿以他人為歸依;以法為明燈為歸依,勿以他人為歸依。無論現在或我去世後,應精勤修習四念住。”

雨季過去了之後,佛陀和阿難回到毘舍離城外的大林重閣講堂,吩咐阿難召集毘舍離城附近的所有弟子到講堂來,佛陀對他的弟子說道︰“假如能以我所說的教法而實踐修行者,則世問必有阿羅漢及能令佛法久住於世,就是必須實踐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若能了解及證悟四種法︰聖戒、聖定,聖慧及聖解脫,則能從輪迴流轉中解脫,永不再受苦。我的年齡已經夠大了,不久的將來就要離開這個世問,三個月之後將入涅槃,所以,修行的人呀,你們要勉勵精進。”第二天清晨,入毘舍離城乞食以後,佛陀就離開了這個地方,和他的弟子往拘尸那竭國方向繼續行程。當他們向毘舍離的居民告別時,人們都知道以後或許不能再見到佛陀了,都依依不捨地跟在佛陀身後不忍離去,直到佛陀渡過了干達河他們才悲傷地揮手道別。

渡過了干達河就來到了未羅國的領地,佛陀和弟子們一路行來,到了波婆村,就淨住在鐵匠周陀的芒果園中。周陀知道佛陀來了,非常歡喜,就趕忙到來禮請佛陀領大比丘眾明天到他家中午膳,佛陀默許了周陀的邀請。第二天佛陀領比丘眾依約到達周陀家中應供。周陀準備了素粥和其他餐點,其中有珍貴的野生磨菇─栴檀樹耳。佛陀食用後,知道這是很難消化的食物,於是就告訴周陀︰“周陀,凡是你所備辦的栴檀樹耳盡奉獻與我,其他食物如甜粥等則分給比丘僧眾。”為了避免有別的人因食用這道菜式而生病,佛陀又吩咐周陀將所有剩餘的栴檀樹耳埋到地下。用過了午膳之後,為周陀開示了法要,令他歡喜愉悅,佛陀就從座起離去。這時佛陀已經開始覺得腹部劇痛,並且引起了嚴重的血液,於清瀉後稍事休息,並對阿難說︰“不要以為周陀的齋供沒有福利,有兩次的齋供有同樣的果報,同樣利益,比其他的更大,一次是當初善生女供養的乳粥,如來進餐後成無上正等正覺,一次是周陀的供養,如來進餐後入無餘涅槃。他們都是出自至誠至善的心,都是至尊貴的供養。”仍攝心自持,忍著劇痛向拘尸那竭前進。從波婆村到拘尸那竭國有數十公里的路程,一路行來,渡過希連河來到了拘尸那竭國境娑羅樹林,這時佛陀已經疲倦極了,於是吩咐阿難在兩棵娑羅樹之間鋪好了臥具,然後佛陀便將僧衣疊作枕頭,頭朝北方,右脅而臥,兩腳相疊,心境安穩,如獅子般入睡了。


暮色四起,夜幕開始低垂,微風輕輕撫過娑羅樹林,葉子發出沙沙嚮聲,偶爾一兩聲蟲嗚打破寂靜的夜空,這時阿難實在再忍不住心中的悲痛而啜泣起來,深明阿難此時心情的佛陀便召喚阿難前來,慈祥和藹地對阿難說︰“阿難啊!不要悲傷,也不用哭泣。我以往不是經常教導你們,萬物都是生滅無常嗎,與我們最親近的人終究亦必將分開離別。你且別哭,先去拘尸那竭通知那裹未羅族人,佛陀今晚半夜將辭別世間了,假如對佛法有任何疑問,可往諮問,佛為解答。”

阿難與另一比丘作伴,去通知未羅族人。當拘尸那竭的未羅族人知道佛陀今夜將入涅槃的消息,馬上扶老攜幼地前來參見這位光輝聖潔的導師,哀愁傷痛的情緒瀰漫著娑羅樹林,他們一齊頂禮佛陀後就不再打擾,哭著回去準備葬禮所需的物品。

這時有一位年老婆羅門修行者叫須跋陀羅,也來到拘尸那竭,心中尋思道︰“曾經聽師父和同門修行的許多人都說過,正等正覺阿羅漢如來之出世是甚為希罕,但在今夜如來將入涅槃,我心中仍有疑難,但我對如來有信心,知道一定能為我揭示真理。”於是須跋陀羅便來到娑羅樹林,請求阿難引見佛陀。但是阿難不忍再有人打擾佛陀而告訴須跋說︰“請你不要勞煩擾如來了,他已經疲乏極了。”這樣須跋請求了三次,阿難拒絕了他三次。然而佛陀已經聽見了他們二人的對話,就叫阿難不要阻攔須跋,請他過來,自己用了最後的精神與體力,詳細地為須跋解答他所有的疑難,並告訴須跋,必須修行八正道才能通往真正的涅槃。聽了佛陀一番開示後,須跋陀羅當下大徹大悟,並請求馬上皈依佛法僧,在佛前出家受具足戒。這樣,須跋陀羅就成為了佛陀最後所收的一位弟子,並且堅定精勤,很快地體證了佛陀為他宣示的真理,成為一位阿羅漢。

為須跋陀羅示教之後,佛陀知道要離去的時刻越來越接近了,慈藹地叮囑弟子說︰“不要以為我離去了以後就再沒有可依靠的導師了,阿難,我為你們所建立的法與戒,在我去世後即是你們的導師。比丘們啊!假如你們之中有人於佛法僧、正道等有所疑惑,現在就提出來吧,不要以後自責沒有親自向如來諮詢,或許有人為了尊重導師而不便發問的話,可以告訴其友前來轉達問我吧。”如是再三,僧眾皆默然,然後佛陀放心地對阿難說道︰“我深信在此大眾中所有人都對我的教法與戒律完全明白和了解,無有疑惑,在這裹所有的弟子將不會墮惡趣而正向於解脫涅槃。”至此,偉大的導師一生對世人的悲愍與對弟子的關懷教導已功德圓滿,仍盡最後的餘輝勉勵他們︰“比丘們啊!現在我勸告你們︰諸因緣法合則有生、滅,大家應自精勤,向目標努力。”這就是如來的遺教。深深中夜,萬賴俱寂,佛陀在禪定中安詳地離開了世間。然後,佛陀的弟子中天眼第一的阿那律陀就帶領大家議論佛法以度殘夜。當黎明的曙光展露的時候,阿難就與另一比丘作件,去通知拘尸那竭的未羅族人籌備葬禮。

於是拘尸那竭城的未羅族人攜帶了花環、香科、各種音樂來向如來的遺體致哀,連續舉行了六天哀禮,在第七天,以新淨棉和新細布包裹好如來的遺體,置全棺內,由未羅族的八名首領抬到城東的寶冠寺舉行火葬典禮,那裹已經堆放好了香木。這時佛陀弟子中的尊者大迦葉正率領了五百弟子連日趕路來到,向佛陀足頂禮,煞後香木竟自己燃燒起來。佛陀遺體火化以後,未羅族人將佛陀的遺骨收集起來,置於城內議事廳中,以弓作壁壘來環遶佛骨,花環、名香、歌舞、音樂恭敬供養了七日。

摩揭陀國的阿闍世王聽說佛陀已於拘尸那竭城入涅槃,於是派人來到向未羅族人索取佛陀的遺骨回去建塔供養,跟著毘舍離國的離車族人、迦毘羅衛國的釋迦族人等一共有七個國家都派遣使者來索取佛陀的遺骨回去建塔供養,連同拘尸那遏在內一共八個國家,一致推舉一位名叫東那的婆羅門將佛陀的遺骨平均分作八份,各自回國建塔供奉。自此以後,人民就以興建佛塔來紀念佛陀,佛陀的教法也逐漸傳遍了全世界,就好象太陽的光輝,遍照大地,也燃亮了許許多多人心中的希望與光明。



全篇完